初秋的黄河生态廊道。资料图片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关系人民福祉、城市发展。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开封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奋力攻坚克难,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全市PM10累计浓度由2016年122微克/立方米降为86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浓度由2016年72微克/立方米降为5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2016年227天增至237天。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七降一增”,优良天数增幅在全国337座城市中位居第八。同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稳中向好,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数据,折射绿色发展成效,见证我市对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铁心铁面铁腕
精准治污不留情
5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善民生的诚心,以立体防控的精心,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刀刃向内,铁心治污、铁面治污、铁腕治污。
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就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察。面对督察组问题反馈,市委痛下决心,不回避、不掩饰,真刀真枪改彻底,严肃追责不姑息。
全市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违规建设项目全部取缔,还林还草、还湖还湿。2017年7月1日,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开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同时,我市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责任单位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是个沉痛教训,鞭策我们由表及里找到问题根源本质,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典型案例暴露的普遍性问题,我市查漏补缺、精准施策。
出台《开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封市“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实施方案》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标本兼治政策文件,建章立制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坚决向污染“宣战”。
加快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建立健全台账管理、调度通报、核查销号、以案促改等工作机制,确保污染问题全面清零;大力支持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将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相结合,入围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国家“双替代”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全域禁煤经验在全省推广;“四水同治”加快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初见成效……
铁心铁面铁腕治污下,一项项见真、见实的政策举措实施,彰显的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体现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魄力和干劲。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用心用情用力
优化环境补短板
5年来,我市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以创新执法服务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了企业绿色发展信心,调动了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主动性。
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市老牌化工企业,为寻求更好发展,两年前正式启动搬迁改造升级项目。项目启动后,因“退城入园”牵涉诸多事项办理,企业一时无从下手。
“急企业所急,政府部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制订实施预案、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全程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去年11月项目试车前后,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派人连续蹲点服务数天,确保企业达标排放、试车成功。我市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让企业心里暖暖的,对绿色发展更是充满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变“管理者”为“服务者”,我市以更强烈的服务意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今年,我市一家企业因受疫情防控影响,不能邀请专家到项目现场开展评估,造成项目环评无法进行,继而影响项目后续一系列手续的办理,项目开工时间无法保证。对此,我市大胆创新,探索实施项目远程视频审批,邀请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了解项目现场情况,并结合企业提前录制的视频材料对项目进行评估,保障了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及时办结。
为减少检查频次,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安心发展,我市对污染防治成效较好的企业创新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依托智慧平台,采取非现场、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着眼宽严相济,引导企业真正重视污染防治,我市创新出台《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罚目录清单》《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以教代罚”,对12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采取提醒告知责令整改措施,不再进行处罚,并对5种轻微违法行为减轻处罚。今年,我市已有40多家企业因此受益,免于处罚500余万元、减轻处罚50余万元。
…………
我市用心、用情、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持续创新的“妈妈式”服务,换来了企业主动治污、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补齐了全民行动建设美丽开封的关键“短板”。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自觉自愿自发
全民“绿”动美家园
去年,我市全面启动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不仅为市民打造出休闲娱乐的新景点,更有力带动了开封黄河大堤沿岸生态涵养和乡村振兴,是市民眼中的惠民工程。
“天气好的话,每周末都带孩子过去,感受生态魅力。”我市一位市民说,今年植树节,在孩子的倡议下,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去义务植树,为城市添“绿”。
为城市添“绿”已成为市民自觉、自愿、自发的行动。一条城市“绿带”从城市绵延到农村,让我市的生态轮廓愈加清晰,也让城市“绿”得更有底气、更有动力。
5年来,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诉求持续升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少。
新能源车推广,交通减排成效明显;绿色廊道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黄河滩区搬迁,生态改善群众致富……徜徉古城,绿树成荫、花海连片;驻足河边,满眼澄碧、涟漪荡漾;抬头仰望,高远明朗、纤尘不染。
绿色发展带动下的农业观光、健康养老及体验游、文化游等新项目、新业态茁壮成长。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御河上“宋桥飞虹”“五园竞秀”“两岸叠翠”等美景尽收眼底,美丽开封画卷徐徐展开。
让蓝天白云永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可以自豪地说,5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付出卓绝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责编:郭宝倩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